丹寨縣在脫貧攻堅工作中,針對個別貧困戶一味“拚窮”,“靠著牆根曬太陽,等著政府送小康”的現象,縣委縣政府引導村支兩委通過村規民約建立獎勤曬懶機製,與相關惠民政策掛鉤,對不支持村支兩委工作、不參與公益事業、不加入村級產業扶貧合作社生產經營的“懶漢”,暫停享受“三變”、產業扶貧合作社、集體經濟等分紅優惠政策;一旦“懶漢”轉變思想,即可從項目、資金、政策等方麵得到支持,倒逼“懶漢”動起來。今天,《貴州日報》、《貴州新聞聯播》、多彩貴州網、當代先鋒網和《黔東南日報》、《黔東南新聞聯播》將同步播出相關新聞。
扶貧先扶誌,脫貧先去懶,丹寨縣引導村支兩委通過村規民約建立“獎勤曬懶”機製,與相關惠民政策掛鉤,並開展了懶轉勤、勤賺能、能轉富的“三轉”行動,激發貧困群眾思發展、盼致富的內生動力。
在丹寨縣洋浪村村口,這塊“我要脫貧”的石碑是村裏貧困戶2015年立下的,石碑上都刻著他們自己的名字。目前,石碑上大部分的貧困戶已經脫貧。
丹寨縣揚武鎮洋浪村村主任吳林:
立下了這塊碑,將“懶”曬出來,就等於他們自己立下了軍令狀,再加上我們獎“勤”政策,能夠更好地使他們從“要我脫貧”轉變到“我要脫貧”。
針對這一現象,在丹寨縣支持下,洋浪村修訂了《村規民約》,對不支持村支兩委工作、不參與公益事業、不加入扶貧合作社生產經營的“懶蟲”,通過民主評議定為“懶漢戶”,暫停享受農村低保金和集體經濟分紅等優惠政策,倒逼“懶蟲”動起來。
丹寨縣揚武鎮洋浪村村民楊正懷:
今年要把種植土地增加到十多畝,菜價錢好的話,可以收十多萬元。
“懶病”治好了,楊正懷還在發揮著“勤轉能”作用,帶動不少貧困戶共同謀發展,每個月依靠低保生活的潘榮林就在楊正懷手把手地帶動下種起了蔬菜,脫貧幹勁十足。
丹寨縣揚武鎮洋浪村村民潘榮林:
我們拿一塊田種蔥,還有種冬瓜、蔬菜這些,一年到頭也有五萬元錢左右收入,爭取明年要脫貧。
如今,丹寨縣有114個村實行了“獎勤曬懶”機製,200多戶貧困戶人通過發展種養殖、或到園區就業人均增收元。
黔東南台 丹寨台:張燕 李成美 範凱會
主辦:黔東南廣播電視台
主編:楊丕勇
編輯:張 羅
(轉載請注明出處)
時政黔東南新聞熱線:0855-8274919
黔東南新聞聯播熱線:0855-8221050
本文來源於微信公眾號,如有侵權,請與我們聯係。
轉載請說明出處(112seo.com)。